Facebook

【孕期保養 – 臉部、肚皮肌膚篇】懷孕皮膚狀況變糟該怎麼辦?保養撇步報你知

2022-06-09 / 林佩潔 撰文

白底咖啡色字呈現標題-孕期保養(臉部、肚皮肌膚),標題周圍有孕婦坐著摸肚子,表情祥和,以及鮮花跟愛心

懷孕後,由於荷爾蒙的變化,孕媽咪肌膚狀況可能會變得跟以往不太一樣,容易變得更敏感、不穩定。除了飲食跟日常作息要特別注意之外,平時使用的保養品也不能再像過去一樣隨意塗抹,必須講究其成份避免影響孕媽咪本身,甚至是傷及寶寶!

📣 孕期保養  掌握三大步驟

做好孕期保養三步驟(清潔、保濕、防曬),產後保持肌膚水嫩狀態

孕期保養品不須特別追求美白、抗老、除皺等機能,只要掌握「清潔、保濕、防曬」三個基礎保養步驟,就能達到保養效果。

而孕媽咪在挑選保養品時,應挑選有做過安全性測試的產品,且成分越單純越好,孕期的皮膚較為敏感,使用前應先在小範圍的皮膚上試用一兩次,確認沒有過敏反應,再進行使用。

選購保養品時,也要考慮依季節調整,尤其是懷孕期間體溫會偏高,若孕中後期時值炎熱夏季,就需注意出油問題,更換較清爽保養品,秋冬則是做好保濕。其實孕媽咪的肌膚不管夏天或是冬天,都比一般人容易乾燥,所以建議可以使用同時補充水分和油分的產品。

【臉部保養】

懷孕期間身體容易長痘痘的部位有額頭、臉頰、下巴、背部以及臀部

懷孕後,原本光滑無下的皮膚因為荷爾蒙的影響變得容易出油長痘,讓孕媽咪十分困擾。若只是出油量增多,並無其他皮膚狀況,其實只要依照原保養方式即可;但若痘痘情況明顯惡化,則可將原保養品更換成清潔力較強的清潔產品,幫助減少皮膚油脂,但成分還是以簡單為佳,避免不必要的添加物,對於孕期中皮膚變得敏感的媽咪而言,也不容易造成刺激。

不只保養品,飲食也是肌膚保養非常重要的一環,容易長粉刺及發炎性青春痘的人,都應盡量減少甜食、油炸物等類型食物,避免皮膚狀況惡化。

【肚皮保養】

產後孕婦肚皮上有妊娠紋,納悶著為什麼身體長紋路了

肚皮的妊娠紋、子母線都是孕期中常見的皮膚變化,雖然程度不盡相同,產後也有自然恢復可能,但仍可從早期開始預防。

懷孕的賀爾蒙變化導致黑色素增加,除了乳暈、大腿內側、腋下較容易產生黑色素沉澱,肚皮上也會出現一條長長的子母線,顏色濃淡因人而異,但幾乎每位孕媽咪都會產生。黑色素加深通常在產後會改善,如果覺得顏色過深,或想加快淡化速度,可擦含有維生素C或熊果素等成分的美白保養品淡化痕跡。

📌 容易生長妊娠紋族群

懷孕年齡小於20歲、孕前BMI大於25、孕期體重增加過快或是遺傳基因所致,以上這些族群都容易長妊娠紋

懷孕時年齡小於 20 歲。

懷孕前 BMI 大於 25。(BMI計算方式:體重(公斤)除以身高(公尺)的平方)

孕期體重增加過快:若經醫師提醒體重增加幅度較大,建議開始控制飲食,不要讓肚皮在短時間內被撐大。

遺傳基因:妊娠紋的生成原因是真皮層膠原蛋白斷裂,而膠原蛋白是否容易斷裂,和基因遺傳也有些關聯,因此,可由家族成員的狀況來推測自己是否為容易產生妊娠紋體質。

📌 預防妊娠紋方式

透過體重控制、適當運動以及按摩皮膚可以預防妊娠紋

每個人的體質都不盡相同,但是仍可透過三種方法來預防:

1.體重控制

整個孕期最適當的體重增加範圍約是10-12公斤,若體重增加太多,除了較容易罹患妊娠糖尿病、子癲前症等狀況,產生妊娠紋的機會也會提高,建議孕媽咪要定期注意體重的變化喔。

2.適當運動:

孕媽咪需要適當的運動,除了增加心肺功促進血液循環,另外可以增加皮膚柔軟度,避免姿勢不良產生的腰痠背痛。孕期適當的進行腹部運動,可增加腹部肌肉張力,避免皮膚過度擴張導致膠原纖維斷裂,而產生妊娠紋。

3.塗抹妊娠霜或妊娠油並勤按摩:

懷孕期間需記得塗抹的位置有胸部、手臂、肚皮、腰部、臀部、大腿內外側以及膝蓋

當孕媽咪體重開始增加時,即可開始擦妊娠霜或妊娠油,早晚清潔完針對皮膚被撐開的位置按摩(如圖),而肚皮下緣最容易被忽略,孕媽咪經常只塗抹到上方與兩側皮膚,產後才發現肚皮下緣周圍留下許多妊娠紋,要特別注意喔!

💬 小提醒

塗抹時搭配按摩的動作,已被研究證實能有效改善妊娠紋的嚴重程度,孕媽咪可以在保養時邊按摩邊跟寶寶做互動,增加親子關係唷!

📌 如何消除妊娠紋呢?

妊娠紋呈現紅色紋路(塗抹A酸、A醛、A酯等保養品);妊娠紋呈現白色紋路(至醫美診所,進行飛梭雷射、音波/電波拉提改善)

產後的妊娠紋會逐漸由紅色轉為瓷白色。剛開始紋路顏色偏紅,可依醫師指示使用含A酸成分的外用藥物或含A醛、A酯等保養品來稍微改善。

到了後期,紋路會由紅色轉為瓷白色,塗抹產品所能改善的幅度就較小。

若孕媽咪希望能有更明顯的變化,可以至醫美診所諮詢,利用相關療程來進行改善,例如:飛梭雷射、音波/電波拉皮等療程增加皮膚緊緻度,再搭配外用產品提高改善效果。

文/林佩潔   圖/楊豐名

※ 相關文章

© 2022 逆齡美學發展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.